在最新一期的爱游戏体育中国男足集训名单中,一个名字引发了广泛讨论——上海申花队的替补球员杨泽翔,令人意外的是,这位在中超联赛中仅出场179分钟的边后卫,竟成为国足当前阵容中唯一的正牌右后卫,这一选择不仅让球迷感到困惑,也引发了关于国足选人标准与后备人才储备的深层次思考。
本赛季中超联赛已进行近半程,杨泽翔在上海申花的出场时间寥寥无几,截至最新一轮比赛,他仅代表申花队出场5次,其中3次为替补登场,总时间仅为179分钟,这样的数据在竞争激烈的中超赛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尤其是在申花队右后卫位置上,主帅吴金贵更倾向于使用外援或经验丰富的本土球员,杨泽翔的出场顺位甚至排在年轻球员之后。
就是这样一位俱乐部边缘人,却在国足主帅的眼中成为了“不可或缺”的选择,据内部人士透露,国足教练组在考察右后卫人选时,发现其他候选人或因伤病、状态下滑,或因战术适配性问题被排除,最终杨泽翔成为“无奈之选”。
杨泽翔的入选,折射出中国男足在右后卫位置上的严重人才断层,过去几年,国足在这一位置上曾依赖张琳芃、王刚等老将,但随着年龄增长和伤病困扰,他们的状态已大不如前,而新生代球员中,能够达到国足要求的右后卫屈指可数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中超各俱乐部在右后卫位置上的外援依赖症加剧了这一困境,大多数球队倾向于使用外援或归化球员担任边路防守任务,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杨泽翔的案例并非个例,其他潜在候选人如邓涵文、唐淼等也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本期名单。
杨泽翔的入选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,有球迷调侃道:“179分钟就能进国家队,是不是我也该去试试?”也有理性声音指出,国足的选人范围本就有限,教练组或许是在考察他的潜力而非即战力。
知名足球评论员马德兴在专栏中写道:“杨泽翔的入选反映了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匮乏,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青训和联赛层面解决这一问题,如果连替补球员都能成为国足主力,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体系出了大问题。”
对于杨泽翔本人而言,这次入选既是机遇也是压力,尽管在俱乐部机会有限,但国足集训将是他证明自己的舞台,据悉,国足教练组看中了他的跑动能力和防守硬度,希望他能在高强度比赛中展现特点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世预赛关键战,杨泽翔能否扛起右路防守重任仍是未知数,如果他无法在短期内提升状态,国足可能不得不调整战术,例如让中卫客串或改用三中卫体系。
杨泽翔的案例只是中国足球人才断层的冰山一角,近年来,国足在各个位置上都面临“青黄不接”的窘境,从锋线到中场再到后防,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球员凤毛麟角,青训体系的不完善、联赛竞争环境的失衡以及年轻球员培养机制的缺失,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。
如果中国足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储备问题,未来类似“179分钟替补进国家队”的尴尬还会不断上演,或许,杨泽翔的入选不仅是一次偶然,更是对中国足球现状的一次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