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上,14岁的姜鑫瑞手持花剑,身形灵动如燕,眼神锐利如鹰,最终以15比12的比分击败对手,夺得U14组别冠军,这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初中生,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赛场焦点,赛后接受采访时,姜鑫瑞坦言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这句简单的话语,折射出这位小将的成长历程与内心力量。
初识击剑:从胆怯到坚定的蜕变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五年前,当时,他还是一个内向的9岁男孩,在学校体育课上偶然接触击剑,便被这项运动独特的魅力吸引。“第一次拿起剑时,我手都在抖,总觉得对手太强大了爱游戏体育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教练告诉我,击剑不只是体能的较量,更是心理的博弈。”在父母的支持下,他加入了当地击剑俱乐部,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。
起初,姜鑫瑞屡屡在比赛中失利,甚至因紧张而失误频频,他的启蒙教练李伟坦言:“这孩子天赋不错,但缺乏自信,总依赖旁人指导。”转折点出现在两年前的一场省级比赛,姜鑫瑞在关键局中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胜机,赛后,他独自在更衣室沉默良久,最终意识到:“剑道上,没有人能替你出剑——那一刻,我只能靠自己。”

从此,姜鑫瑞的训练态度发生巨变,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馆,反复练习步法和突刺;晚上对着镜子模拟实战,培养专注力,母亲王芳说:“以前他输了比赛会哭鼻子,现在反而会冷静分析原因,击剑让他学会了独立面对压力。”
赛场风采:自信源于每一次挑战
本次全国锦标赛上,姜鑫瑞的成长有目共睹,在四分之一决赛中,他遭遇了去年的冠军选手,比分一度落后,场边观众都为他捏一把汗,但姜鑫瑞面色沉静,连续几个精准反击扭转局势,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他的有效攻击率高达78%,防守转换速度在全年龄段选手中名列前茅。

“现在站上剑道,我不再想输赢,只想把训练的东西发挥出来,”姜鑫瑞说,“每次比赛都像一面镜子,照见我的进步和不足,赢球让我相信努力有意义,输球则提醒我继续改进——这种过程让我越来越自信。”他的对手、北京队选手刘昊评价道:“姜鑫瑞的剑风很稳,关键时刻从不慌乱,这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。”
中国击剑协会青年培训中心主任张宏指出,青少年选手的自信培养至关重要。“击剑运动强调独立决策,场上瞬息万变,选手必须在0.1秒内做出反应,像姜鑫瑞这样能克服依赖心理的苗子,正是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。”
未来展望:个人成长与团队传承
尽管强调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,姜鑫瑞并未忽视团队的支持,他的学校开设了击剑特色课程,班主任陈老师介绍,学校通过心理辅导与学业平衡,帮助运动员全面发展,姜鑫瑞的文化课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,他认为:“文化学习能锻炼逻辑,这对击剑战术设计很有帮助。”
姜鑫瑞将备战亚洲青少年击剑巡回赛,他坦言目标不仅是奖牌,更是突破自我:“我想试试自己的极限在哪里。”长期关注他的体育评论员赵琳认为,姜鑫瑞的案例反映了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转变:“过去我们强调‘夺金’,现在更注重通过体育塑造人格,自信、独立、抗压能力——这些品质比奖牌更珍贵。”
夜幕降临,训练馆的剑影与脚步声仍未停歇,姜鑫瑞擦拭着剑柄,目光投向远处,对他而言,那方14米长的剑道不仅是赛场,更是自我发现的舞台,正如他所言:“剑锋所指,不仅是对手,更是内心的怯懦,每一次出击,都在告诉我:我能行。”